先鋒引領 | 孫德榮:科技融合創新,讓中國化纖走向世界 |
鄧威 徐文仁/文
孫德榮與“絲”的情緣,在冥冥之中早已結下。2003年,他將自己創立的公司命名為“斯爾克”,就取自絲綢英文“Silk”的音譯,希望斯爾克公司的成長和發展,能夠開辟一條中國化纖行業走向世界的道路。如今,這條路伴隨斯爾克集團成長發展而逐漸明確清晰……
孫德榮 作為第一家響應江蘇省委省政府“蘇南產業向蘇北轉移”號召,到蘇北投資發展的蘇南企業,2003年,江蘇斯爾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來到江蘇新沂經濟開發區投資興業。
徐州斯爾克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28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正式掛牌 企業的發展是領導者戰略的體現。創辦斯爾克后,孫德榮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技術領先”的發展方針。他說:“我們必須在管理、技術、工業、營銷、服務等各方面進行全面創新,繼續加大產學研合作的力度,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實現產品‘使用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讓斯爾克立于市場潮流的最前端?!?/font> 孫德榮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在員工眼中,他們的董事長是一位懂技術的專家, “有很多技術標準,都是孫董親自制定。”他積極投身技術創新和產業研發全過程,始終站在第一線、最前沿,并且十分注重借力使力,積極加強智力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在引進化纖工程設計與技術管理專家、中國聚酯工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和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團隊進行科技合作開發的同時,他經常同車間技術人員徹夜不眠、共同探討攻克技術難題,帶領斯爾克走上自主研發、顛覆傳統工藝的創新之路;同時,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行業,不斷引進新裝備,研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從而奠定了斯爾克在國內紡織行業獨特的產品優勢和行業地位。 “企業要成為行業的‘常青樹’,必須要有自己的準確定位。斯爾克的定位,就是在一個細分領域里做精、做強,這樣才有可能成為百年品牌。否則五年、十年之后,你的企業就看不見了。”孫德榮認為,只有堅持以“一步法”核心生產技術為主,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走自己特有的專業化、差異化創新道路,才能通過設備創新、工藝創新、技術創新從而達到產品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獲得長久發展。 近年來,斯爾克公司的一步法工藝漸趨成熟,在行業內快速實現推廣應用,加快淘汰了傳統兩步法,為實現行業制造裝備及工藝創新、產品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公司產品產銷量、市場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等,均在國內一步法異收縮混纖絲化纖細分行業中名列前茅。 同時,斯爾克不斷開發出異型、異截面、細旦、超細旦、陽離子、異彩竹節、超仿棉等系列產品,具有節能降耗、環保安全、附加值高等特點,滿足了下游織造企業對于生產原料的多方面需求。這些創新產品在市場上長期處于前沿性、主導性地位,特別是細旦、陽離子系列產品,長期占有超高市場份額。 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公司連年入圍了“中國長絲織造行業經濟效益指標排名50強”;多項產品被評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江蘇名牌產品”,入選“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產品”等;榮獲“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最具技術創新突破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全國化纖行業優秀品牌貢獻獎”、“紡織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多項榮譽。 斯爾克十分注重軟實力的打造。公司通過了質量環境健康、知識產權、兩化融合、能源管理和GRS等體系認證,還光榮入列國家綠色工廠、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工信部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深度融合產學研用, 如今,斯爾克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家異收縮滌綸混纖絲產品開發基地企業。斯爾克建有中國紡織行業第一家“企業院士工作站”,首創研發的“一步法異收縮混纖絲產業化成套技術和應用”,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鑒定為“總體技術具有創新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2年起,孫德榮帶領公司與產學研合作單位東華大學再度聯手,成功研發了中國紡織行業“一號工程”——超仿棉多異混纖絲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目前,項目已完成產業化建設并成功投產。 “超仿棉多異混纖絲”項目的實施對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行業產品升級換代、有效緩解我國棉花資源短缺、盤活過剩的聚酯產能,解決我國化纖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行業利潤低的問題,促進聚酯纖維結構轉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公司已成為國內首家掌握超仿棉切片聚合和混纖產品開發技術的企業,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同行企業中處于龍頭地位。 基于項目的技術創新性和公司掌握的技術成熟性,徐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共同簽訂了“江蘇新沂國家級超仿棉及配套產業園區”戰略合作協議,并已通過總體規劃評審,計劃在超仿棉及配套產業園區規劃、項目建設、產品開發及產業化應用、市場開發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未來要形成100萬噸超仿棉產能。 與此同時,斯爾克的“差別化、功能性聚酯纖維柔性制備關鍵技術”入選“第二十批省重點推廣應用的兩新目錄”,榮獲“2019年度中國長絲織造行業技術創新獎”,“超仿棉多異混纖絲的研發及產業化”成果經省總工會評為“江蘇省職工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榮盛染整“熱水回用水溫自動控制系統”獲批為中國紡聯“紡織之光”2019年度紡織行業新技術(成果)推廣項目,“間歇式印染全流程數字化工廠”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評定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間歇式染整智能工廠新模式應用”項目經國家工信部審批正式入選 “2018年中央財政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這是中國印染行業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也是推動紡織工業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標桿企業。 每一步的前進,都得益于斯爾克對研發的重視始終不變。集團公司2019年資產總額9.74億元,比2018年增長5.4%;實現營業收入8.6億元,比2018年增長2.6%;而企業全年科技研發投入達2619萬元,比2018年增長了33.4%。 完善集團產業鏈條, 目前,斯爾克通過聚合紡絲、織造、染整后加工等上下游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形成了纖維原料及其功能性面料的完整產品供應鏈。針對客戶日益增加的差別化需求,公司開始實行“個性化定制”的產品創新戰略。一方面通過新產品的研發創新,不斷優化企業產品結構,推動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另一方面,不斷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差別化需求,通過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保持公司產品的市場優勢地位,全面提升企業的市場份額,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做精做專高性能差別化異收縮混纖絲細分行業。 了解孫德榮的人都知道他的執著,他自己也說:“我的性格就是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極致?!币驗閷W?,斯爾克做到了與國際接軌。斯爾克旗下化纖、紡織、印染產業均通過了全球回收標準GRS(可追溯)認證,使公司搭上了國際環保市場的“直通車”。 如今,斯爾克集團總資產近10億元,下屬生產性子公司有徐州斯爾克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榮盛達纖維制品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榮盛紡織整理有限公司等,產業涉及紡絲、織造及染整、貿易。目前集團共擁有年產10萬噸“一頭兩尾”聚酯、5.6萬噸一步法差別化超仿真多功能異收縮混纖絲及彈絲、8萬噸超仿棉及其各類功能性纖維新產品、1.2億米中高檔梭織功能性面料及年加工1億米中高檔紡織面料整理的產能。 “斯爾克”是國內一步法異收縮復合絲細分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也是國內首家實現化學改性超仿棉長絲產業化的單位,這已成為行業共識,“斯爾克”這一品牌已經成為各下屬公司的“代名詞”并被行業內外人士所熟悉,因品牌帶動市場的效應正在逐步體現。 多年來,孫德榮被選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科技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兩次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以及“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領軍人物” 、“江蘇省蘇北創業領軍人才”等多個榮譽稱號。在斯爾克員工們眼里,孫德榮是一位值得信賴的企業領頭人。 但孫德榮的危機意識卻是與生俱來。2019年下半年以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市場需求疲軟等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斯爾克集團與行業其他企業一樣,遭遇市場持續低迷下滑、國內外訂單嚴重萎縮、產品庫存壓力巨大等嚴峻考驗。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環境和市場,斯爾克人選擇的是不等不靠,主動作為。 一是繼續加快產品開發創新和企業技術改造,加強精益生產管理,努力提升產質效;二是加大國內市場拓展力度,組建新的貿易公司,并加強國內外貿易合作,通過展會、洽談會、電子商務、國外代理和直接對接國際一線品牌等方式,強化產品的市場攻關工作;三是持之以恒加強質量管控、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工作;四是繼續深入推進集團公司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抓好企業文化建設。 不忘“絲”心,方得始終。未來,斯爾克將繼續秉持“團隊精神、品質至上、顧客第一、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進一步發揮技術創新、產學研合作、產業鏈完善等發展優勢,迅速擴大超仿棉纖維項目產業化規模,提升印染智能化,打造時尚面料高端化,為實現我國化纖紡織行業和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