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郝杰 文/攝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是《中國制造2025》的九大任務之一,智能制造被列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國家提出在紡織行業要加快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為了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任務,紡織業在加速推進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產業升級。6月24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山東省經信委、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紡織之光重點科技成果——紡織信息互聯、智能制造、數字化技術”現場推廣活動在山東省淄博市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山東省經信委副主任李莎、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處長曹學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兼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總工程師祝憲民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紡織服裝企業及相關單位的代表260余人參加了推廣活動。

不同于以往的專題推廣活動,此次活動首次采用主題推廣方式,在“紡織信息互聯、智能制造、數字化技術”的主題下,祝憲民向來賓們介紹了服裝智能定制與生產全面解決方案。由紡織高校的三位專家結合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實踐為行業描繪了紡織工業智慧型工廠的藍圖,魯泰紡織以筒子紗智能化、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談了應用體會。立信染整機械(深圳)有限公司介紹了印染企業的網絡智能生產與管理。這些成果都是近年來我國紡織業自主研發的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有些還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或“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等獎項。
曹學軍透露,為了貫徹《中國制造2025》,工信部正在制定相關規劃,她提出紡織行業要重點開展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動行業創新能力建設;二是加快紡織業兩化深度融合;三是推進紡織服裝品牌建設;四是推進綠色制造;五是拓展紡織應用新領域。
高勇在講話中指出,紡織工業十三五規劃正在制定中,重點是結構調整,其中產品結構調整企業最為關注,本質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十三五期間有五項成熟技術領域應加速在行業推廣。一是棉紡智能成套設備;二是化纖長絲織造生產線;三是針織生產自動化生產線;四是印染自動化生產線;五是服裝生產過程自動化生產線。他希望企業要關注這些技術,一旦在業內普及,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是可觀的。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專家們采用PPT形式詳細介紹了技術原理和應用效果,在隨后的交流環節,企業代表們就生產成本、工藝、設備技術等與專家進行了互動。
祝憲民介紹了對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的理解和互聯網+的理念。結合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三維掃描、數字裁剪等技術、富怡集團企業有限公司的自動縫紉系統、常熟百聯的軟件系統向業界介紹了服裝智能定制與生產的全面解決方案。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吳雙峰博士介紹了“智能制造在紡織染整行業的應用”
山東大學教授馬思樂重點介紹了“紡紗廠末端自動化包裝解決方案”
青島大學教授徐維敬介紹了“多功能全松式連續化練漂技術應用”
立信染整機械有限公司副經理郭紹新介紹了“染廠網絡智能生產與管理”及染色設備。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徐峰介紹了“筒子紗智能化、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解決方案”的應用情況。
重點推廣技術成果簡介
成果一:筒子紗智能化、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解決方案
推廣單位: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該項目涵蓋了從原紗到成品的筒子紗染色全流程自動生產,實現了100多臺套設備、2000多個參數在線檢測和實時全流程閉環控制,建立了數字化染色車間。該成果可減少用工70%,提高生產效率15%,染色一次合格率從80%提高到95%以上;實現節水27%、節汽19%,節電12%,減少污水排放26%,該成果榮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實現紡織生產的智能化管理和建立無人智能車間提供了技術支持。
成果二:網絡智能生產與管理
推廣單位:立信染整機械(深圳)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THEN染廠網絡提供多元化系統組件,相互調節建立完善的染廠網絡;染廠網絡向染色機提供快速、準確和定量的顏料、化學品及熱水,讓染色質量和重現性更佳完美,使染廠實現網絡化、智能化生產。THEN染廠網絡TDS系統實現染廠管理和組織,將THEN和其它制造商設備和計算機控制系統合二為一;THEN-DYNET控制單元中大量感應器和優化控制器成為染機智能控制單元基礎;THEN-CKM中央注料系統采用模塊設計,配置條形碼掃描儀的秤重系統,以及自動化溶解站ADS是粉狀顏料和助劑的模塊。
成果三、服裝智能定制與生產全面解決方案
推廣單位: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怡集團企業有限公司、常熟百聯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上海和鷹公司研發的三維掃描、數控裁剪、智能吊掛、智能倉儲系統;富怡集團企業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自動縫紉系統;常熟百聯研發的生產現場信息管理解決方案(MES)、制衣工藝分析系統等,可以為服裝智能生產提供智能化、網絡化生產解決方案,為服裝的個性化定制、快速成衣、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節省人力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成果四:智能物流系統
推廣單位: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
成果介紹:項目解決了運送物品信息綁定與校驗、堆垛機高速運行和高精度定位、機器人手爪柔性化、物品和紙箱智能分道、智能跟蹤調度軟件、物流系統綜合集成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從絲車上線、落筒、輸送、儲存、檢驗分類、包裝到碼垛的全程自動化,物料傳送靈活、高效、便捷,實現物流系統的自組織,取代了人工分級、揀選、包裝等作業,減少線上用工數量。項目通過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鑒定,在化纖行業內得到了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