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av精品,99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爱福利在线视频,久久精品青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微信圖片_20250707114549.jpg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拱北灣村里話幸福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2020-06-22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  記者:劉紅紅 王偉如/文

  拱北灣村里話幸福 

  從東鄉縣城出發,汽車沿著高高的山梁,行駛20分鐘左右便到了龍泉鎮拱北灣村。蔚藍的天空下,一條條硬化道路干凈平坦,一排排紅瓦白墻新居在藍天白云映襯下分外醒目,一座座白色塑料大棚整齊地排列田間,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如畫般的美麗新家園。

  “我們村是省委書記林鐸的幫扶村,這幾年在林鐸書記的關懷下,村子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建的易地搬遷安置點,現在有60戶群眾居住在這里。”拱北灣村黨支部書記楊正明指著四周山巒說,這些群眾以前分散居住在楊家、拱北灣、對坡、八羊古四個社的三排山溝里,交通不便,居住條件也很差,雨雪天氣,根本就出不去。從楊正明的感慨中,我們了解到過去拱北灣村群眾艱苦的生活,也從他的笑容中看到了群眾如今的幸福生活。

拱北灣村新貌 記者 羅東升 攝

  住上新房 娶來新娘 

  “黨的政策好啊,要是沒有新房子,我也不在扶貧車間上班,兒媳婦還真娶不回來。”20天前,48歲的馬哈力麥為大兒子娶了媳婦。“以前,周邊的人給我兒子說了很多次媒,但是因為我們家的特殊原因一直沒有說成,這個婚事辦得真不容易啊!”

  這個“特殊原因”要從2018年2月說起當時,馬哈力麥的兩個兒子都在上學,丈夫卻突然離世,讓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家里沒有了收入來源,眼看大兒子也到了適婚年齡,小兒子還要繼續上學,馬哈力麥很是發愁。就在馬哈力麥一籌莫展時,廈門援建的東西協作拱北灣村扶貧車間在村里落成,同年秋天,馬哈力麥穿上工作服,成了扶貧車間的第一批縫紉工人。“從沒想過我還能上班掙錢,現在一個月能掙2800元左右,能來這里上班,我很高興。現在大兒子結婚了,小兒子在臨夏職校學汽車維修,我想,今后我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現在,拱北灣村很多家庭隨著扶貧車間內縫紉機的運轉聲,正在發生著改變。

  溫暖幫扶 攜手脫貧 

  對30歲的楊進寶來說,過去的生活不堪回首。以前他家住在楊家社的山溝里,離現在居住的易地搬遷安置點有3公里遠,水、路不通,當時家里人供他上學,就是為了能讓他走出大山。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他中專畢業的那年,父親突然去世。“日子最難過的時候,我和母親還投靠過親戚。”楊進寶哽咽著說道。

  但在2015年他家被確定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后,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家從山溝搬到了整潔亮堂、交通便利的易地搬遷安置點;他被選聘為村上的“扶貧專崗”工作人員,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和林鐸書記的關心,我們不會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楊進寶清楚記得林鐸書記來他家時對他的鼓勵。

  走進楊進寶的新家,只見房屋收拾得干凈整潔,小院里擺放著五顏六色的鮮花,他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圍坐在一起,一幅其樂融融的場景。“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現在干大數據平臺數據的錄入工作,每個月有3000元的工資,吃住都在家里,開銷不大。今后,我會擼起袖子加油干,為村里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楊進寶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信心。

  勤勞養牛 致富不愁 

  在采訪路上,記者遇到正準備回家吃午飯的閔哈給,當得知記者在采訪拱北灣村群眾的生活變化時,他熱情地拉著記者一定要到他家的牛棚去看看,給記者講起了他的脫貧故事。

  “現在牛棚里養著12頭牛,都是育肥牛,要是都賣出去的話,每頭牛差不多能掙2千到3千元,這樣算下來今年就能掙個3萬到4萬元。”

  前幾年閔哈給一直在新疆打工,兩個兒子都在上學,他每個月的工資勉強維持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是該村最貧困的家庭之一。

  2017年,眼看自己年齡越來越大,在外打工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決定回家發展。在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他貸款4萬元,修起了牛棚,養了4頭牛,搞起了養殖業,半年下來就收入了8千元,閔哈給第一次看到了脫貧的曙光。

  2019年,他家的養殖規模從原來的幾頭牛慢慢發展到十幾頭,年收入穩定在3萬元左右,閔哈給家脫貧了。

  “國家的政策這么好,我們自己再不好好努力就說不過去,今年我又貸了7萬元的‘創業貸’,想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閔哈給指著牛棚里的牛說道,“現在養牛比以前輕松,還掙得多。”如今,閔哈給一家正向著他們的小康生活邁進。

  嗑瓜子閑聊,靠天吃飯的舊面貌在拱北灣村已不復存在,村里沒有一個“閑人”,大家都在忙碌地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脫貧故事。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相關文章
更多資訊
組織架構 | 版權聲明 | 訂閱中心 |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關于我們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200 版權所有 《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 技術支持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京ICP備11016217號-19 京ICP備11016217號-23 京ICP備11016217號-2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7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5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蚌埠市| 安宁市| 隆回县| 平塘县| 尼勒克县| 阆中市| 柯坪县| 和政县| 丹东市| 嘉禾县| 招远市| 永宁县| 常州市| 巍山| 始兴县| 普洱| 江都市| 容城县| 稷山县| 临汾市| 黎平县| 井研县| 潮安县| 永顺县| 东安县| 镶黄旗| 枣庄市| 甘德县| 玛曲县| 灌南县| 石台县| 西吉县| 防城港市| 永济市| 抚州市| 连云港市| 当阳市| 临安市| 临夏县| 阿拉善右旗|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