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軍者的春天 |
本刊記者-歐陽瀟 郭春花 孟慶杰 牛嬋 吳昕潞 賴松 劉嘉 王賽 歲月激蕩,時代的車輪翻滾過歷史的塵埃。每一條深刻的車轍記錄著征程的欣喜與收獲。過去一年,面對行進中的機遇與挑戰,紡織服裝行業的領軍人物駕馭“戰車”,縱橫捭闔,收獲榮光。2016年,“十三五”開局之際,中國紡織服裝人依然精神飽滿,闊步走在新征途的最前列。 面對紡織服裝行業運行壓力增大、需求增長放緩、成本增加等突出問題,行業發展開始步入了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新時期。如何調整與轉型是每一位行業人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期《紡織服裝周刊》邀請十位行業領軍人物,請他們暢談新一年對于推進企業創新發展的規劃,加速行業轉型升級的建設性想法,分享他們對2016年的展望。也讓我們一起感受行業領軍人物的前瞻性思考,微觀每一個企業,以求更清晰地讀懂行業的未來走向。 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麗芬 推動國際化發展 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要抓住“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供給側改革”等大好機遇,促進公司紡織服裝主業的制造水平不斷提升,積極拓展經營發展的領域和范圍,全面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實現“十三五”期間年銷售收入超過千億元,上交國家稅收超過百億元的目標。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啟動“再工業化”,德國實施工業4.0,這些信息表明,制造業仍是各國競爭的焦點,也是各國經濟增長的重點。目前,紡織行業同樣面臨著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發展壓力加大的形勢,已經到了必須進行深度調整優化結構的關鍵階段。關于紡織行業的未來發展,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談了三點看法: 一是加快轉型升級,發展高端制造業。低成本優勢在我國已逐漸消失,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雙重壓力使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顯得更為急迫。毛紡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必須融合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智能轉型,實現產品設計、加工制造、運作管理、售后服務的全面升級,在傳統制造業中培育新的業態和模式。下一步,陽光集團將通過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大力實施流程再造,推進紡紗、織造、印染、服裝生產制造的設備改造和聯網、在線監測,提高生產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使現有勞動生產效率再提升20%~30%,逐步達到或超過國際同等工種的效率水平。同時,提高數字化設計、電子商務和物流信息化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努力把陽光建設成為高端化、智能化的紡織制造企業。 二是立足放眼全球,推動國際化發展。中國經濟已經不可逆轉地融入到全球,傳統制造業也應立足和放眼全球。譬如,在當前中國紡織業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東南亞、南亞競爭優勢突顯的雙重壓力下,亟需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價值鏈,在全球尋求業務的發展和資源的最優配置,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原有的合作資源,利用全球行業發展周期轉換的大好機遇,實現產業擴張、項目獲取、行業抄底等。目前,陽光正在策劃在海外直接投資辦廠,轉移低端制造環節,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合理規避關稅、匯率等方面的外貿市場風險。 三是實施并購重組,促進品牌建設。在新的形勢下,除了轉型升級,也要充分利用資本工具和金融手段,實現產業和金融的協同,既確保現有業務的平穩有效發,又能有效支撐潛在的擴展和并購。當前,陽光正在積極尋求國內外合作機會,繼續通過資本運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國際品牌和國內中小企業的并購重組,主攻品牌和渠道建設,實行輕資產的經營發展模式。 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紅霞 加快向高端制造轉變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這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紅霞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既要把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還要把產業鏈向終端繼續延伸,加快向高端制造方向轉變。 “首先是要實現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加快轉變。”張紅霞介紹,對照《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魏橋紡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圍繞著現在的產業狀況,朝著打造智能制造平臺而努力,逐步實現設備智能化、過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降低生產用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這一點上,既要加速推進實施,又要緊緊防備脫離實際、搞形式主義、跟風趕時髦。還要進一步拉長鐓粗產業鏈,在家紡、服裝系列產品上狠下功夫,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張紅霞說。 其次是要加快實現由制造環節為重向研發生產營銷并舉轉變。張紅霞表示,一直以來企業非常注重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而在未來的發展中仍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新產品開發;在高檔精梳、多種纖維混紡、功能化纖維混紡及高支高密、交織織物和功能性整理面料上狠下功夫;在服裝流行趨勢及研發設計方面狠下功夫,不斷提高技術檔次和附加值。此外,還要繼續加大與行業內研究機構及相關院校的合作力度,在產品標準、創新研發等領域引領行業發展。 再次是要加快實現由依靠線下向線上線下并舉轉變。張紅霞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企業將會加強營銷隊伍建設和客戶關系管理,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營銷,豐富營銷手段,擴大覆蓋范圍,奮力開拓市場。同時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全球化的戰略思維和開放視野,立足全球配置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各類資源,逐步實現戰略、運營、管理、文化全球化。 除此之外,還要更加注重質量管理,不斷追求卓越。“一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堅持質量優先。去年,公司榮獲‘第四屆全國紡織行業質量獎’,這既是對公司質量管理工作的認可和肯定,更是一種激勵和鞭策。我們將以卓越績效模式為抓手,不斷創新,不斷改進,不斷總結,進一步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調動起企業員工和管理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努力實現生產技術、產品質量、經營績效和綜合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張紅霞說。 萬事利集團董事局主席 屠紅燕 緊抓G20創造新紅利 2015年,萬事利集團銷售同比增長11%,利潤同比增長10%,其中絲綢板塊銷售同比增長12%,利潤同比增長26%。在這一個個鮮明的數字背后,是萬事利集團在2015年收獲的精彩瞬間。開啟里昂與杭州“第三條絲綢之路”、以“互聯網+絲綢”創新傳統商業模式、以綠色轉型提振萬事利發展后勁、舉辦“璀璨”慶典時尚秀??這些事例是萬事利在2015年的行走足跡,更展示了萬事利在2016年及其今后的發展方向。 談到近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勢、創新方向,萬事利集團董事局主席屠紅燕表示,原料基地化、技術高新化、品牌國際化、人才梯隊化、產業和文化一體化,從產品制造中心轉向創意中心、時尚中心、制造中心,這些都是如今整個絲綢行業重要的前進趨勢。她強調,高檔絲綢服裝服飾、高檔絲綢及混紡面料、高檔絲綢針織品、蠶絲被/家用紡織品、絲綢藝術品等產品是絲綢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在2016年,萬事利集團要再次緊抓發展機遇,助力絲綢強國之夢。面對2016年的行業大勢,屠紅燕分析,即將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對集團來說是一大機遇,希望它能為集團創造出新紅利。“相聚G20盛會,相約愛情之都”的會議主題預示著浪漫絲綢與盛世峰會將會碰撞出絢爛的火花。 同時,屠紅燕坦言,2016年,集團發展面臨較大壓力,主要挑戰就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的五大任務,即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雖然完成過程會較艱難,但這是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國家的重要調整策略,所以集團會再次頂住壓力,爭取早日達到目標。 同時,備受熱議的“供給側改革”對萬事利集團及整個行業也會有較大的影響,這一策略也是企業發展的一大機遇,主要看企業怎樣把握。 “‘供給側改革’,是因為供大于求,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產能過剩,二是企業還不能捕捉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因此,以萬事利來說,企業在產業瘦身的基礎上,在‘十三五’期間要繼續致力于絲綢主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節點的精簡。中央‘供給側改革’的策略十分實在,其內涵也正是萬事利集團一直在踐行的理念。”屠紅燕說。 她強調:“企業要走出去,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著力終端消費市場,通過品牌構建邁向中高端,才能帶動初始環節的復興與提升。” 就此發展形勢,萬事利集團明確了2016年的發展思路。集團產品結構的調整著力于產品結構多元化,跨界融合“絲綢+其他產業”。為達成目標,集團的線上商城會與更多新媒體、大活動策劃相結合,線下不斷拓展零售渠道、加盟體驗店,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共同實現新發展。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