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av精品,99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爱福利在线视频,久久精品青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微信圖片_20250707114549.jpg
“傳承匠心·首屆中國華服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出爐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2016-07-19


  本刊記者-董笑妍/文 張彥山/攝

  7月3日,傳承匠心·首屆中國華服設計大賽初選評審會在北京舉行。作為首屆中國華服設計大賽的重要環節,此次評審團陣容強大——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李當岐、副主席張肇達,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楊棋彬。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三位評委對征集到的800余份參賽作品進行了嚴格評審,63份作品脫穎而出,網上投票通道將同步開啟并接受大眾投票。隨后將選拔出24強,大賽總決賽將于10月華彩綻放。

  傳承匠心·首屆中國華服設計大賽由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總冠名,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下,由新華通訊社新聞信息中心、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紡傳媒控股有限公司及《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等單位共同舉辦。

  優中選優的63份作品

  大賽自今年3月22日正式啟動至今已有3個多月時間,共收到全國各地800余份參賽作品,包括優秀獨立設計師、品牌設計師以及在校大學生等新生代設計力量,覆蓋近二十個重要省份的百余所服裝設計類院校,取得了不錯的參賽效果與賽事影響力。三位評委老師對本屆大賽征集到的作品均給予了很高評價。

  大賽初選評審會當天,三位評審對所征集到的作品進行了逐一審查,細心閱讀選手對于靈感來源、款式解析、理念解讀、面料選擇等概念闡述,在第一輪評審中篩選出了200余份作品,隨后進行了第二輪評審投票,并最終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挑選出了63份入圍作品。

  記者通過現場采訪發現,雖然三位評審的風格喜好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對作品完成度提出了很高要求。“華服”不可以簡單理解為復古,將中式元素甚至少數民族元素與現代服裝設計結合的功力,是考察的重點。

  用創意詮釋文化傳承

  在評審過程中,李當岐表示,從本次大賽的800多份作品可以看出,選手都圍繞大賽“匠心華服”的主題做了積極準備,深度發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力求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結合,產生了很多好創意。

  “本次初評讓我們沉浸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海洋當中,也體會到了本屆大賽的深遠意義:隨著我國國力增強,民族意識不斷覺醒,國內服裝設計界也是如此,如今多數設計師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讓傳統文化深入現代生活。”李當岐說,特別是2014年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及其配偶穿著的禮服,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的深厚根基。此后,新中式服裝愈發受到本土設計界的重視,本次大賽同樣是設計界深挖新中式服裝歷程中一次重要探索。

  此外,大賽的舉辦弘揚了新時代下的大國精神,也契合了“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更是振興傳統文化的有效舉措。

  “大賽辦得很有意義,過去做設計的年輕人更多地追求‘洋氣’,而本次大賽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引導年輕設計師對中國過去的文化與藝術投入關注,從中挖掘出新東西。這次入選的作品里有很多精彩的構思與表達,讓我很期待看到他們的成衣作品。”楊棋彬說。

  張肇達也感嘆:“在這輪初選評審會上,我發現有很多燦爛的文化在里面,很多選手非常有才華,我認為本屆大賽的決賽環節的觀賞性會非常強。同時作品的市場化得到了兼顧,有的選手真正抓住了新時代中式服裝的設計關鍵點。”

  入選作品的版型符合國際時尚潮流;在面料小樣的選擇上,參賽選手也運用了很多既有濃郁民族特色又有新科技元素的面料,并將兩者巧妙地結合;在色彩上,作品更多展現了中式設計內斂優雅的特色。

  從入圍的優秀作品中,評委們看到了新生代設計師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也看到了他們別具一格的創意理念和對現代時尚的把控;甚至有的設計作品展現出了成熟設計師才具備的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純熟的設計功底,體現了他們對華服獨到的理解和詮釋。

  用設計搭建精神依托

  一場大賽的意義遠不局限于大賽本身,作為傳承匠心·首屆中國華服設計大賽,它更多地是在引導中國新生代設計師對于傳統文化的思考,引導新時代大眾對于自身文化的正視,引導本土產業鏈對于民族DNA的保護。

  “當下,全球時尚界的話語權仍舊掌握在西方國家手里,但這并不代表中國沒有具有影響力的品牌,相反,這些年本土誕生了很多涵蓋男裝、女裝甚至定制領域的優秀品牌。”李當岐說,雖然在全球時尚界我們一度落后于西方,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在追趕,過去我們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叫“與國際接軌”,這個接軌就有追趕的意味。

  但如今,中國已經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動作已經開始對全世界造成深遠影響,那么在時尚產業方面,我們也需要有自己的聲音,盡管現下服裝產業仍處在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但我們也要在調整的同時向前看。

  “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在不遠的將來,本土時尚產業將在世界舞臺上獲得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權。那么在此之前,我們需要有一批強有力的設計師發出中國特色設計的強勢聲音。”李當岐說。

  “放眼當下國際設計界,雖然各國都有風格迥異的大品牌,但無一例外有一個發展共同點,那就是追求自我。這種理念給國內設計師的成長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因為弘揚民族文化本身,在國際市場上就是一種追求自我的表現,這為本土設計師走出去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張肇達表示。

  另一方面,現代都市生活需要新的精神寄托,在常年高速發展中人們一直忙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慢慢放緩了節奏,發現生活不只是為了賺錢,提升生活質量也不僅指高標準的物質消費,更在于對于生活的反思和對精神層面的充實。這時就需要傳統文化和民族傳承成為廣大中國人的精神依托,帶有傳承精神的華服也正在基于這種需求而日益發展壯大,設計并不只是基于商業,更是本土設計師體現社會責任感的舞臺。

  據悉,在校大學生是本次大賽的主力軍。作為新生代設計力量,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與勇敢嘗試的青春力量,也讓我們對中國設計力量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的未來充滿希望。

  用產業鏈保存民族DNA

  “其實保護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是當今國際設計界的共識,很多國際名牌耗費巨資力保本國文化與技藝的傳承。”楊棋彬說,本屆大賽從本質上來講,也是在鼓勵國人更加關注傳統文化,這對于剛剛起步的年輕人而言尤其意義深遠。

  “其實,相對于內地,香港對服飾的傳承值得借鑒,比如中國傳統服飾旗袍,已經成為香港地區人們日常穿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不只是出席重要場合的一套禮服。未來,我希望內地對于民族服飾的認同與傳承也能達到這一程度,所以對于本屆中國華服設計大賽,我是本著推動內地中式著裝普及化的本心參與其中的。”楊棋彬說,“因此我認為,本次大賽的重點應該是,如何引導年輕設計師發掘以及演繹傳統文化,讓其能被年輕一代所接受,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一部分。”

  李當岐也表示:“正如楊棋彬所說,傳統文化應該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不是存放于博物館中。很多國際品牌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因為他們有非常強大的DNA,這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努力,更是因為它背后有著完整的產業鏈做支撐,正是產業鏈保護了其文化傳承,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正如本屆大賽所倡導的,不只是提出傳承的口號,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本屆大賽結合起來,聘請多位非遺傳承人親自指導選手、評審作品,試圖通過年輕人之手將之重新“激活”。

  與此同時,大賽還聯合了江蘇當地多家傳統服飾面料供應商贊助選手制作成衣,從文化傳承人到設計師再到供應商,其實大賽本身就是在演示和還原一條保護傳統文化的產業鏈。因此,不論是接下來即將舉行的24強晉級賽還是10月份舉行的總決賽,都值得期待。


  評委語錄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李當岐:

  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在不遠的將來,本土時尚產業將在世界舞臺上獲得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權。那么在此之前,我們需要有一批強有力的設計師發出中國特色設計的強勢聲音。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張肇達:

  在這輪初選評審會上,我發現有很多燦爛的文化在里面,很多選手非常有才華,我認為本屆大賽決賽環節的觀賞性會非常強。同時作品的市場化得到了兼顧,有的選手真正抓住了新時代中式服裝的設計關鍵點。

  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楊棋彬:

  其實保護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是當今國際設計界的共識,很多國際名牌耗費巨資力保本國文化與技藝的傳承。對于本屆中國華服設計大賽,我也是本著推動內地中式著裝普及化的本心參與其中的。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相關文章
更多資訊
組織架構 | 版權聲明 | 訂閱中心 |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關于我們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200 版權所有 《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 技術支持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京ICP備11016217號-19 京ICP備11016217號-23 京ICP備11016217號-2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7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5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西林县| 防城港市| 夹江县| 留坝县| 社旗县| 桂东县| 会同县| 呼图壁县| 白山市| 定日县| 南投市| 乌鲁木齐县| 滁州市| 上高县| 社旗县| 莱西市| 乌鲁木齐县| 沭阳县| 永寿县| 上犹县| 志丹县| 义乌市| 潢川县| 郴州市| 集安市| 赣州市| 平山县| 三河市| 多伦县| 庆安县| 清涧县| 滨海县| 苏尼特右旗| 葵青区| 揭西县| 岢岚县| 富民县| 嘉祥县| 大新县|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