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av精品,99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爱福利在线视频,久久精品青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微信圖片_20250707114549.jpg
錦繡中華: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首展在盛澤啟幕
文章來源: 2022-10-31


  中國服飾文化源遠流長,更代表著中華民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的精神之鄉。織染繡勾連織就出的綺麗服飾文化,既是東方審美體系的文化符號與語言表達,又是中華民族深邃的文化內涵和生活方式。
  近日,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錦繡中華: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首展,于蘇州市吳江區“天下綢都”盛澤文化中心盛大啟幕。本次“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展以期講好中國故事的江南文化精彩篇章,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賦能,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首展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支持,由北京服裝學院主辦,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錦繡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系列活動組委會聯合主辦,中共蘇州吳江區委宣傳部、蘇州市吳江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人民政府、《中華傳統技藝》編輯部承辦。
  開展儀式上,寓意“節日到、九獅跳”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浙江永康“線獅(九獅圖)”帶來了妙趣橫生的精彩表演,動的獅吞云吐霧、靜的龍呼風喚雨,表達了風調雨順、萬家歡慶樂升平的美好祝愿。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項兆倫、長三角示范區執委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發展部部長曹雪娟為展覽鳴鑼開幕,在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楊芳,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孫俊良,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曹俊,國家非遺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劉魁立,錦繡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系列活動專家委員會主任孫淮濱等嘉賓共同見證下,將開展儀式推向高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線獅(九獅圖)”現場展演
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項兆倫(左二)、長三角示范區執委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發展部部長曹雪娟(右二)為展覽鳴鑼開館,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 楊芳(左一),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孫俊良(右一)共同見證 
“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開展儀式嘉賓合影
  所有嘉賓在本次展覽項目負責人、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沈華菊的陪同下,穿過室外藝術裝置“春蠶醒時、萬物復蘇”巨大蠶繭之間,以第一視角身臨其境的感受繭室,也感受“一根絲”的來處;伴隨著吳儂軟語的評彈歌聲《江南最美吳江隈》,嘉賓進入展館,穿過序廳五彩斑斕的絲線裝置“千絲萬縷”,講述江南“一根絲”的故事,以桑蠶吐絲,織就經緯,來比喻造物之極致,也由此引領進入展廳,串聯起來自全國各地五彩斑斕的紡織印染刺繡項目,也代表著“錦繡中華: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首展的正式啟幕。 
室外藝術裝置“春蠶醒時、萬物復蘇” 
項目負責人、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沈華菊帶領嘉賓穿過蠶繭裝置 
蘇州評彈《江南最美吳江隈》
  本次展覽重點選取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織繡染類傳統技藝項目50余項,邀請各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0余位,以“天孫織錦——織造技藝”“鋪錦列繡——刺繡技藝”“闌干斑布——印染技藝”為三大板塊,鏈接不同城市的文化基因與生活美學進行集中展示,同時結合多位藝術家及設計師,打造獨特審美特質的“生活藝術樣板間”,探索傳統文化回歸當下生活的范式。
  第一板塊 天孫織錦——織造技藝 
第一板塊展覽現場-“花重錦官城”文化空間 
第一板塊展覽現場-觀眾參觀蜀錦織造技藝 
第一板塊展覽現場-夏布織造技藝 
晴翻千尺浪 風送萬機聲——吳江(盛澤)蠶桑絲織技藝展區現場 
“小滿戲”現場展演
  第二板塊 闌干斑布——傳統印染技藝 
第二板塊展覽現場-觀眾參觀楓香印染技藝 
第二板塊展覽現場-印染文創產品 
第二板塊展覽現場-印染文化空間 
  第三板塊 鋪錦列繡——傳統刺繡技藝 
第三板塊展覽現場
“廣作華章”文化空間粵劇展演圖片
  10月26日下午14:00,作為“錦繡中華: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振興傳統工藝論壇在盛澤鎮先蠶祠舉辦。先蠶祠是盛澤地區祭奠蠶神嫘祖的公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證了江南地區豐富厚重的桑蠶絲綢文化。本次論壇以先蠶祠古色古香的建筑為文化空間,開展了傳統與時尚的、穿越時空的精彩對話。 
“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振興傳統工藝論壇嘉賓合影
  “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振興傳統工藝論壇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孫冬寧進行線上主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發展部部長曹雪娟,吳江區委常委副區長、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盛澤黨委書記沈春榮,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周志軍,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原巡視員、國家非遺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馬盛德進行了致辭。同時,邀請了文旅部、各省文旅廳、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蘇州市、吳江區及盛澤鎮相關領導,以及北京服裝學院為代表的眾多高校科研機構專家、參展傳承人及設計師代表近40位共同參加,錦繡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系列活動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孫淮濱進行學術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家非遺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劉魁立等專家進行了主旨發言,其他與會嘉賓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紡染織繡技藝)傳承、發展、創新主題開展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周志軍 致辭
  論壇最后,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項兆倫做了精彩的總結發言。他指出,這是一個有學術、有研究、有想象力,現代與傳統有機融合的展覽,恰逢中國服裝大會和中國盛澤紡織品博覽會的同期舉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建議今后可把“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展覽長期組織融入這兩個大會同期舉辦,這也是傳統工藝、傳統文化和現代紡織業、服裝業、制造業的融合,既可以幫助紡織企業和設計師從傳統中來汲取營養,也可以幫助傳統織繡染技藝在現代的紡織和服裝業中間找到更加廣闊的用武之地。結合論壇主題,他表示,現在的蘇州吳江盛澤一方面呈現了現代的紡織業同步發展,另一方面呈現了傳統的織染繡工藝生機勃勃的大好局面,這兩方面的融合可以做深化研究,讓深厚的傳統文化印記與現代制造業進行有機融合。 
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項兆倫 總結發言 
“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振興傳統工藝論壇現場昆曲展演
  “錦繡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系列活動,選取傳統織染繡及服飾類非遺項目在現代時尚設計中的應用實例,作為創造性轉化及創新性發展的典型案例,在各領域引發巨大反響,一時成為傳統文化復興的聚焦熱點和“文化事件”。2021 年 6 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錦繡中華”作為未來重點打造、延續的文化品牌名列“十四五”文件當中。  
    “錦繡中華: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作為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以巡展形式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地區,在蘇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北京(中軸線)、廣州(粵港澳大灣區)、海口(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寧(黃河流域)、長春(長城文化帶)巡回展出,集中展出近年來傳統織染繡類非遺項目保護成果與走進現代生活的杰出案例,詮釋傳統織染繡技藝在現代生活中的轉化與應用,鏈接傳統與當下,打破千百年時間藩籬。本次“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作為申報主體單位北京服裝學院牽頭“錦繡中華”品牌在長三角示范區的“在地探索”案例,同時作為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重點活動,以“錦繡中華”攜手“江南文化”為契機,實現優質平臺的雙向賦能,品牌打造、探索織染繡類傳統技藝與現代時尚生活深度融合的新路徑、新樣本、新天地。并期以展為鏈,以展為媒,深入推進長三角地區文旅融合,為非遺提供新的實踐方式和傳承空間,為江南非遺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229892
 
相關文章
更多資訊
組織架構 | 版權聲明 | 訂閱中心 |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關于我們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200 版權所有 《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 技術支持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京ICP備11016217號-19 京ICP備11016217號-23 京ICP備11016217號-2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7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5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疏附县| 阿坝| 丹东市| 沾化县| 房山区| 织金县| 华坪县| 三台县| 霍城县| 兴隆县| 山阴县| 沙河市| 湖州市| 苏尼特右旗| 双江| 铜川市| 钟山县| 克山县| 安岳县| 长汀县| 古浪县| 九江县| 宁河县| 锡林浩特市| 广丰县| 襄樊市| 太康县| 芦山县| 象山县| 梁山县| 兖州市| 尤溪县| 永春县| 民勤县| 兴海县| 额尔古纳市| 通江县| 洱源县| 和林格尔县| 漾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