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力量 | 德州華源:以差異化紗線走出特色之路 |
同行力量之德州華源 17年來德州華源集團時刻認準方向趨勢,不忘差異化初心定位,圍繞產品創新精準服務,構建精益管理文化,通過精益管理實現產品質量長期穩定,走出了一條紡紗企業差異化發展的榜樣之路。 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現坐落于德州市德城區天衢工業園,從2003年5000錠紗線起家,到如今成為擁有員工2600余人,規模50萬紗錠,擁有三家子公司、一個研發中心的集團企業,成為專業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新型差別化纖維紗線為主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 ![]() 17年來德州華源集團堅持以打造差異化紗線精準服務提供商為愿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科技華源,綠色華源,時尚華源,精品華源”為目標,時刻認準方向趨勢,不忘差異化初心定位,圍繞產品創新精準服務,構建精益管理文化,通過精益管理實現產品質量長期穩定,走出了一條紡紗企業差異化發展的榜樣之路。
01 應勢而為 因差異化而生 從開著一輛夏利轎車跑市場開始,華源集團的創業者們在董事長王福華的帶領下,充分研判行業趨勢與客戶需求,集團成立之初就精準地把“多品種、小批量、快交貨”作為企業的經營方針,并一直堅持至今。王福華介紹:“在華源建廠之初,我們就清晰地認識到,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個性化、差異化需求逐步增加,滿足這種需求就成為企業生產發展的必然選擇。十幾年來,我們順應趨勢、初心不改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打造華源特色的差異化紡紗基地,打造華源產品特色品牌,為客戶輸出價值,用差異化的產品服務于差異化的客戶,營造差異化應用場景,是我們正確的選擇。” 回顧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德州華源從開始就選擇了多品種、小批量、快交貨的發展定位,并且堅持走下來,是企業的選擇,也是趨勢所向。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朝差異化紗線百年企業目標邁進的路上更是充滿變數和無限可能,要讓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考驗管理層的抉擇與智慧,考驗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更多的是考驗企業適應市場與變革的能力。 公司總經理李向東向記者分享了企業發展的簡單歷程:在第一個創業的十年,華源本著做強做大的主導思想,瞄準打造“新、奇、特、優”產品這一目標,打造華源產品特色品牌,形成了華源特色的差異化紡紗基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于2013年授予德州華源“中國差別化紗線精品基地”稱號。隨著特色化紡紗特色品牌的逐漸深入人心,從2007年到2020年,5年一個臺階,經過三次大規模擴張,完成了從3萬錠到50萬錠規模的轉變,年銷售收入達16億元,產品供不應求,完成了企業的規模擴張。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要保持企業品牌及產品持續影響力,華源集團積極以求變倒逼內部的自我革命。李向東介紹,從2015年開始,集團在夯實企業內部管理的基礎上,以行業標桿為目標,先后聘請了北京和君咨詢公司、深圳3A咨詢公司,全面引入精益生產管理模式,實施管理創新,通過內部的自我革命,提高了員工素質,細化了管理方法,提升了生產和管理效率,逐步完成了從精益生產到精益運營的準備與過渡,為產品質量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華源自身發展的精益運營模式。 02 創新為魂 筑牢市場之基 華源集團緊緊以客戶為中心,以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研發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為手段,踐行精益運營核心理念,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升級,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一直以來,華源圍繞四個方面的工作轉變做到了全面創新。首先是通過從精益生產向精益運營轉變,實現了系統化的創新;精益生產的目的就是實現精準交貨,滿足客戶的質量需求,新時代市場的變化更加快捷,需要集團各個板塊與市場協同創新與轉變,這就需要管理朝精益運營轉變。其次是制造裝備的創新,由傳統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第三是工廠技術創新,華源的技術積累已經成為產品創新的一個很重要的源泉。第四是產品的營銷創新,銷售由產品營銷向項目合作轉變,從項目研發到項目發展,再到項目做大,做到與客戶形成伙伴,凝結成產業鏈。目前華源集團已經同國內外品牌NIKE、adidas、優衣庫、H&M、ZARA、迪卡儂、愛慕、利郎、安踏等建立了深入合作關系。 創新之路并非一成不變,面對風云變化的市場,越來越不確定的地緣政治,還有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這個年輕的差異化紡紗企業如同其他紡織企業一樣,面臨各種風險與機遇的挑戰。 2020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橫掃全球。華源集團高層認真分析形勢,認真研判疫情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保證安全復工復產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新上10臺渦流紡,每月增加300噸紗線。目前華源集團產銷兩旺,成品庫存量是疫情前的80%,充分彰顯了差異化企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李向東告訴記者,華源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復工復產號召,做到抗疫與安全生產兩不誤,充分評估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重點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對疫情快速調整外銷、內銷比重。二是針對快速交貨的需求,加大常規品種的生產規模。三是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以質取勝。 隨著國家雙循環戰略的逐步深入實施,華源集團積極響應國家的戰略,為產品適應內循環做好充分準備,謀劃華源集團的未來發展。記者從華源集團了解到:在雙循環背景下,未來企業產品適應內循環調整方向,85%的產品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15%的產品向國外市場銷售。華源集團新的工業園區規劃,設備考察、廠房的選址等工作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在未來5年華源集團生產規模將達到100萬紗錠,用工水平在現基礎上下降一半,屆時一個智能高效寬敞明亮的現代化紡織園區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03 精益文化 構建可持續發展 華源的目標是要構建百年企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達到這個目標,核心就是企業文化。華源的企業文化最大的特點是它不屬于某個人,而是屬于企業的每個人,華源的創新是全員創新的體現,在集體創新的文化氛圍下,員工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熱情高漲,在科技創新、新產品開發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為企業發展儲備了后勁。“未來我們企業還要在打造企業文化、總結企業文化、發展企業文化方面下更大的力氣。”李向東說。 在踐行企業經營方針的道路上,華源集團的發展堅持做到了把握動向,始終堅持產品創新,精益管理保證產品質量長期穩定,實施快速精準柔性服務。華源創業始于對差異化趨勢的精準把握,堅守一根紗線始于品質,成長于對品質的堅持、對客戶的承諾,通過創造科技華源、綠色華源和時尚華源,在中國最優秀的新纖維紗線優秀供應商的道路上展現榜樣力量。華源集團堅守紡織17載,利用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品牌提高及柔性制造疊加優勢打造華源精品紗線,在紡織強國路上譜寫華源特色化發展新華章。 “紡織強國是一個國家紡織行業水準的綜合體現,體現為時尚潮流的引領者和發源地,技術紡織的標準發布和制定者,滿足高質量生活用紡織材料的生產者,智能化先進紡織機械設備的生產國。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幾代紡織人的共同努力,需要產學研各方協作,建立機制,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德州華源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道,為紡織強國建設奉獻華源力量。”李向東強調。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