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av精品,99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爱福利在线视频,久久精品青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微信圖片_20250707114549.jpg
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再次獲評為“5A級社會組織”!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2017-08-31


  8月28日

  東莞市2016年度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總結會議

  在東莞市現代社會組織評估中心舉行

  會議向獲得4A及5A等級的社會組織

  頒發證書和牌匾

  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 

  (以下簡稱“毛織協會”) 

  獲評為市“5A級社會組織”    

  

  目前東莞市全市共有4338家社會組織

  自2012年東莞市社會組織評估工作開展以來

  至今僅有 3 家行業協會獲得社會組織評級 

  最高級別5A 

  (共有包括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會工作協會等

  18家社會組織獲得5A)   

  毛織協會自2013年獲得市首家5A級行業協會后 

  再次獲得5A! 

  這意味著

  毛織協會成為

  唯一在兩次評估中都榮獲5A的社會組織! 

  自2012年開始,東莞市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符合評估條件的社會組織開展等級評估工作。毛織協會于2013年首次參加社會組織等級評估,獲評為全市首家、也是當時唯一一家“5A級社會組織”。 

  2016年12月底,該評級三年有效期滿。2017年1月,協會被正式列為2016年東莞市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的評估對象。 

  本次評選更加嚴格, 

  考量的標準更加細化、更加全面! 

  包括5大項內容: 

  √基礎條件—考核社會組織的資質及日常備案管理情況 

  √內部治理—考核社會組織內部制度建設和相關的人力、財務以及運作管理情況 

  √工作績效—考核社會組織業務活動開展、尤其是提供服務、參與社會管理情況 

  √社會評價—邀請多方主體對社會組織內部治理和業務績效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 

  √附加指標—考核社會組織在業務工作上的創新性及效益,以及社會影響力 

  毛織協會積極對照基礎條件、內部治理、工作績效、社會評價、附加指標共5大項、118小項的指標進行自評與材料編制。經過努力,完成了近千頁的佐證材料,并按要求及時上報。 

  2017年3月,評估專家組到毛織協會進行實地考察評估,通過聽取現場匯報、查閱資料的真實性以及對協會理事以上進行問卷調查、向相關負責人進行訪談等方式,聽、看、查、問,對毛織協會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了解。本次實地評估中,專家組認為毛織協會在自身建設、服務行業及會員、行業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毛紡織行業中形成了一定的行業地位與影響力,為我國毛紡織行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勉勵協會再接再厲,工作更上一層樓! 

  經社會組織自評、評估機構實地評估和評估委員會審定,評估委員會對參評社會組織進行了等級確認,并于2017年6月12日至6月17日對評估結果進行了公示。 

  評估分數總分為1100分(其中100分為附加分),評估結果得分為951分(含951分)以上的為5A級社會組織,毛織協會總分為971分 

  各評估指標及得分,例如: 

  1、社團獲得國家級有關政府部門表彰或獎勵,得10分。 

  2、社團獲得新聞媒體省級以上媒體正面宣傳報道,得10分。 

  3、社團開展組團參展、外出考察、自行舉辦展會等活動,得5分。 

  為什么全市那么多家參評的社會組織, 

  毛織協會能連續獲評為“5A級社會組織”呢? 

  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該協會! 

 

  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于2006年11月經東莞市民政局注冊登記成立,是由東莞市經營毛織行業的單位自愿組成的行業性、地方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2011年6月,完成第一次換屆;2015年3月,完成第二次換屆。會員企業涵蓋全產業鏈,包括毛織服裝生產、毛織機械企業、毛織紗線及服務配套等。

  該協會辦公地點設在東莞市大朗鎮,主要圍繞大朗毛織產業集群開展業務。成立的多年來,在大朗鎮委、鎮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發揮在行業資源和專業能力上的優勢,承辦好“織交會”、“國內行”、“毛衣節”、外出參展等行業性特色活動,推動大朗毛織產業升級發展

  該協會現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理事單位、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因在服務產業集群等方面的工作表現突出,獲得“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優秀協會”、“中國針織行業可持續發展推動獎”等獎項。 

  

  毛織協會自成立以來,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章程符合規定要求,法定代表人按照章程規定程序產生,重大事項均能按規定向市民間組織管理局登記備案;同時不斷加強內部治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自身建設明顯增強,實現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效能化。

  做好會員服務

  協會自成立以來,以服務為宗旨,高度重視會員的需求與意見,不斷改革,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形成了較強的社會影響力。

  一、組織企業抱團參加國內外專業展會。   

  為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提升毛織企業承接優質訂單的能力,同時,加大對大朗毛織的宣傳推廣,自2013年以來,毛織協會每年都會組織企業以大朗毛織的統一形象抱團參加國內外專業展會。

  企業抱團參展,不僅能讓專業采購商一站式領略大朗毛織多樣性、時尚性的產品特色,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參展效果。  

 

  二、組織企業外出考察交流。 

  毛織協會每年都會組織會員到一些發展較好的產業集群或發展成熟的服裝市場進行考察,近兩年還組織企業到柬埔寨、越南、緬甸、孟加拉國等國家了解當地紡織行業情況。

  通過有關考察,我們不但推進了東莞毛紡織行業與產業上游的內蒙古羊毛紗線產業、與江浙、山東等地服裝市場的有效對接,而且還了解到柬埔寨、越南等競爭地區的發展現狀,為產業發展提供學習和借鑒。  

  三、搭建政企溝通橋梁,做好政府參謀助手。 

  毛織協會每年通過走訪、問卷調查、開展座談會等形式,深入了解企業運行現狀及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向政府及相關部門反映情況,發揮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協調解決,并形成匯報材料,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另外,每年積極組織會員參加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召開的行業座談會,不定期到會員企業走訪、座談。此外,協會積極搜集整理各級各部門的相關扶持政策,深入了解外出參展補貼、中小微型企業補貼、機器換人等政策,通過微信、短信等方式向會員傳達,并協助會員進行申報。

  為幫助毛織企業通過訴前調解矛盾糾紛,協會還聯同鎮司法分局建立“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調解委員會”,在秘書處辦公室設立司法調解中心,并設專人負責調解工作。

  推動行業發展

  協會自成立以來,為推動全市毛織企業做大做強,促進行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為經濟建設服務做了大量努力。

  一、承辦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品交易會。 

  自成立以來,毛織協會參與承辦一年一屆的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品交易會,至今已參與承辦10屆,對展會的連續成功舉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自2014年開始,大朗“織交會”由“政府辦會”轉型為“民間辦會”,毛織協會成為展會的獨立承辦單位。該協會主要承擔了招商、招展和搭建布置、物料制作、現場管理等工作項目,對推動“織交會”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承辦大朗毛衣“國內行”活動。 

  近年來,受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內銷,而渠道是關鍵。為幫助企業打通內銷渠道,自2014年以來,毛織協會每年都會在國內重點城市策劃舉辦大朗毛衣“國內行”系列活動。先后赴上海、北京、湖南株洲、河南鄭州、四川成都、廣東廣州、江西九江、江蘇常熟、山西太原等多個城市開展“國內行”活動,為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搭建平臺和橋梁,加強了大朗毛織產業與全國各地服裝批發市場的有效對接。

  三、承辦大朗毛衣節。 

  為推介大朗毛織產業和推廣大朗的時尚毛衣文化,同時為廣大群眾采購大朗毛衣打造平臺,自2014年以來,毛織協會每年都會承辦大朗毛衣節活動。2014年首場毛衣節活動緊接在第十三屆大朗“織交會”后舉辦,自2015年開始,除緊接在大朗“織交會”后舉辦,元旦期間再舉辦一場,即每年舉辦兩場毛衣節活動。截至2017年8月,大朗毛衣節已連續舉辦了五場活動。

  毛衣節的舉辦不僅營造了“購毛衣到大朗”的氛圍,提高了大朗毛織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顯示了大朗活力、時尚、和諧的城市形象,成為拉動消費、塑造大朗毛織產業的新名片。  

 

 

  開展公益,服務社會

  協會自成立以來,在引導會員企業加強遵守誠信、自律的道德規范行為的同時,還經常組織開展或發動會員參與社會慈善事業和公益等活動,積極引導廣大會員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引導企業服務社會、幫助弱勢群體,不斷加強會員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回報社會的意識。

  毛織協會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扶貧幫困活動,不斷推動公益事業的縱深發展。如號召會員支持推動教育優質發展、組織開展“送溫暖 獻愛心”的主題捐贈活動、組織開展“往貧困山區捐贈大朗毛衣”等助力慈善的活動等等。另外,以承辦相關活動為契機,聯合專業單位舉辦各慈善公益活動等等。

▲在廣西鐘山縣開展幫扶活動。  

▲“送溫暖 獻愛心”活動中企業捐贈的毛衣。  

▲毛衣節期間,與大朗鎮毛織管委會、東莞時報、維米爾創意美術中心聯合舉辦“新年許愿樹”大型親子繪畫活動。 

▲毛衣節期間,與大朗鎮婦聯聯合舉辦“一號關愛”暨毛織節活動。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相關文章
更多資訊
組織架構 | 版權聲明 | 訂閱中心 |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關于我們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200 版權所有 《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 技術支持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京ICP備11016217號-19 京ICP備11016217號-23 京ICP備11016217號-2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7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5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达市| 紫云| 伊金霍洛旗| 德昌县| 和顺县| 潮安县| 建水县| 昭平县| 常熟市| 毕节市| 沂源县| 横山县| 新河县| 罗山县| 津市市| 鹤庆县| 临泽县| 丹东市| 东海县| 浙江省| 青海省| 桦南县| 延津县| 本溪| 那坡县| 武穴市| 建始县| 五原县| 宜宾县| 新余市| 罗江县| 图们市| 马尔康县| 阿拉尔市| 漳浦县| 炎陵县| 于都县| 海兴县| 寿光市| 安溪县|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