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活力集群 |
2016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活力集群 本刊記者-呂楊 陳金燦 李芳 劉嘉 萬晗 在紡織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一大批優秀集群試點地區緊抓時代機遇,創新發展模式,并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加快推進集群經濟的發展。2016十大活力集群正是其中代表,它們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自身產業發展經驗進行集群經濟的轉型升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 中國女裝名鎮、中國童裝名鎮 發展亮點:堅持產業立鎮,強化創新驅動,奮力推動產業、科技、金融、城市融合發展。 虎門是中國服裝名城、服裝生產與營銷重鎮,已經具備了配套完善的產業鏈和成熟發達的市場體系,在中國服裝產業的版圖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虎門在技術進步、設計創意、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在全行業中走到了前列。 第21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暨2016虎門時裝周期間,虎門鎮正式提出了“堅持產業立鎮,強化創新驅動,奮力推動產業、科技、金融、城市融合發展”的理念。 “不論虎門的產業如何邁向高端、提升發展,服裝服飾業仍將是虎門富民強鎮的主業。”虎門鎮委書記葉孔新在談及虎門如何謀劃服裝服飾業發展時表示,虎門將堅持產業立鎮,強化創新驅動。虎門將牢牢抓住服裝服飾這一重要的基礎產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住以純和富民兩個龍頭,堅持龍頭舞動、創新驅動、服務促動、金融聯動、品牌帶動、質量推動“六拳聯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增強產業發展后勁,推進服裝服飾業轉型升級。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岑河鎮 中國嬰童裝名鎮 發展亮點:嬰童裝產業結構成功轉型,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電商發展勢頭迅猛。 岑河鎮現有各類紡織服裝企業近300家,其中嬰童服裝企業202家,年生產嬰童裝1億件套。岑河鎮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下游逐步延伸發展設計包裝、物流配送、金融信息等行業。 岑河鎮嬰童裝產業率先發力、迅速崛起、高效發展,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引導支持下,實現了嬰童裝產業結構成功轉型、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自主品牌影響擴大、市場占比逐步增多、電商發展勢頭迅猛,產品得到了行業和市場的一致認可。今年5月份,岑河鎮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嬰童裝名鎮”稱號。9月份,“中國質造·荊州市沙市嬰童裝產業帶上線啟動儀式”在沙市舉行。沙市嬰童裝產業搭上阿里巴巴“中國質造”快車,成為湖北省首批入駐該平臺的產業群。 湖南省醴陵市船灣鎮 中國職業服裝名鎮 發展亮點:全力發揮“產鎮一體”優勢,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船灣鎮共有服飾生產廠家71家,擁有注冊商標50余個,從業人員達5000人以上,船灣服飾產業的總產值由2006年的6000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51億元,年均增長40%左右。 多年來,船灣鎮充分發揮服裝服飾產業商會及其業務員分會的作用,實行“六統一”,即統一宣傳、統一管理、統一資質、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統一招投標。全鎮服飾產業從業人員穩定在10000人以上,在全國范圍內擁有服飾產業營銷人員3000余名,形成了產、供、銷配套的一體化產業體系。 到2020年,該鎮服裝工業可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實現利稅5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工業投入達到30億元,年生產各類服裝2000萬件。為實現這一發展目標,船灣鎮將全力發揮“產鎮一體”優勢,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 中國紡織織造名鎮 發展亮點:經過幾輪技術改造與裝備更新,紡絲、織造等主要裝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2016年是平望鎮紡織產業再提升的一年,紡織產業產值超250億元,織機提檔升級3.0再上新臺階,全年技改新增高檔智能織機超千臺,紡織設備智能化改造投資首超20億元,全年紡織產業智能化技改投資獎勵超過500萬元。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依托區位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擴大有效投入,實現了量質并舉、快速提升。 紡織產業是平望的支柱產業,也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占全鎮經濟總量的80%以上。經過幾輪技術改造與裝備更新,紡絲、織造等主要裝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紡絲設備達到當代國際最先進水平。企業自主技術開發能力比較強,一大批企業建有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產學研聯合的技術研究機構。其中,國望高科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PTT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加彈自動化、信息化智能車間”榮獲省級示范智能車間。 遼寧省東港市 中國運動戶外服裝名城 發展亮點:實現行業優勢互補的產業聚集效應,走出了地方特色。 2016年,“中國運動戶外服裝名城”正式落戶東港市。東港憑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走出了適合自身轉型發展的產業之路。東港市已經擁有從原材料研發到產品設計,從優質生產到多元終端銷售完整的運行體系,從面料研發、國際品牌ODM、OEM到自主品牌的培育,均走出了地方特色。 近年來,東港市戶外產品市場份額占有率不斷提高,戶外運動紡織服裝行業已初步具備了紡紗、織布、印染、出口服裝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實現行業優勢互補的產業聚集效應。 此外,東港還以前陽鎮為中心,打造產業集聚區,在前陽鎮總體規劃中調整1.2平方公里用地建設丹東前陽戶外服裝產業園區,集中連片發展紡織服裝工業。園區建成后,將從核心技術掌握、終端產品開發、產業鏈配套、市場前臺拉動等方面為集群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成為集群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同時,促進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產品研發、標準檢測、電子商務、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山東省即墨市 中國針織名城、中國童裝名城 發展亮點:互聯網新模式和新方法融入到紡織服裝業,推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2002年,作為第一批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的“中國針織名城”,山東省即墨市轉變“大政府、小企業”的傳統思維,深化自身改革,強化主動服務;通過建設孵化中心,將服務對象由少數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將扶持方式由事后獎勵變為前期引導,實現了“點對點”到“點對面”的轉變;通過產業的及時轉型升級,在今年5月又被授予“中國童裝名城”稱號。 即墨選擇以針織面料為主的童裝產業為突破口,打造了實體工廠結合服務商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MS2C共創平臺商業模式(M:Manufactory實體工廠,S:Service服務,C: Customer顧客),并深耕淘寶“中國質造”項目,成為淘寶網確定的全國扶持的唯一一個童裝產業帶,且是全國首批重點扶持的十大產業帶之一。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王臺鎮 中國紡織機械名鎮 發展亮點: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狠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植。 王臺鎮先后三次被評為“中國紡織機械名鎮”,是全國最大的無梭織機生產基地。王臺鎮政府轉變發展思路,把重心放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并聯合中國長絲織造協會、夾浦鎮政府、海安縣國土局、《紡織服裝周刊》、《紡織機械》共同舉辦了“協作共進”王臺紡機走進產業集群對接交流會,加強了產業集群之間區域協作、集成創新、產業互補等,實現了產業價值的鏈接。 未來,王臺紡機把創新擺在集群經濟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強集群之間的戰略協作,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形成一批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產供銷緊密銜接、智能制造與現代物流高效結合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浙江省長興縣夾浦鎮 中國長絲織造名鎮 發展亮點:“江南布藝小鎮”的建設為產業的創新與轉型升級樹立樣板。 夾浦鎮大力推進“江南布藝小鎮”建設,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隨著黨委、政府“輕紡強鎮、商貿重鎮”戰略的實施,構建夾浦“四大工業發展平臺”,改造提升長興輕紡城,使夾浦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該鎮紡織產業有著3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形成從原絲到化纖、織造、印染、成品、家紡的完整產業鏈。夾浦鎮實現了織造產能集聚、印染產業的升級換代、環境保護與治理完善、流通環節的建設等多項工作。夾浦鎮正圍繞打造“中國化纖面料精品基地”、“長三角輕紡時尚交易區”、“濱湖布藝文化創意區”、“3A級旅游景區”的目標,全力爭創“江南布藝小鎮”,為產業的創新與轉型升級樹立樣板。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 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 發展亮點:結合物流經濟、線上貿易、時尚產業等版塊,融會貫通“輕紡城+”。 柯橋區是全國最大的紡織產業集群地,擁有包括原料、紡機、面料、家紡、服裝等在內的全紡織產業鏈。同時,這里擁有全國首個冠名“中國”的專業市場——中國輕紡城。全球每年有1/4的面料在此成交,市場成交額逾千億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產品最齊全的紡織品集散中心。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時期,柯橋區作為紡織產業鏈最完整、紡織產能最大、專業市場最大的紡織大區,緊跟步伐深化“三次創業”,構建“三個柯橋”美好愿景,不但將傳統紡織貿易模式不斷完善,更將“輕紡城+”理念融會貫通,市場和物流經濟、線上貿易、時尚產業等版塊的結合,有效推動了傳統紡織產業智能化、時尚化,傳統印染向綠色印染轉型,完成國際時尚之都的華麗轉身,走出了具有柯橋特色的轉型升級之路。 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 中國襪子名鎮 發展亮點:從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脫穎而出,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小鎮。 作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之一,大唐鎮黨委鎮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緊扣“襪業”主業,聚焦“創意+”,成立世界襪業設計中心,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觀念、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聚焦“創新+”,設立院士工作站和浙江紡織襪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著力解決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等領域的瓶頸,推動了襪業產業的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效對接;聚焦“互聯網+”,通過改造提升傳統市場,大力拓展新興市場,實現了“商品市場”和“制造產業”、“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的珠聯璧合;聚焦“資本+”,通過建立“政府+社會資本”運營機制,創新投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著力構建投融資服務平臺。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