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崛起為產業設計賦能,震澤絲綢杯大賽迎來“質”“量”雙突破 |
本刊記者-董笑妍 震澤絲綢杯·中國絲綢家用紡織品創意設計大賽作為家紡業內第一個專品類大賽,是一個面向設計院校師生、家紡企業、設計機構和工作室有針對性的征集適用于絲綢家紡及其衍生品創意設計畫稿的專業型賽事,如今已歷經三屆。
01 作品數量激增,權威影響更廣 1月12~13日,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和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設計師分會、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人民政府承辦,蘇州吳江絲綢創意文化產業園協辦的“震澤絲綢杯·第三屆中國絲綢家用紡織品創意設計大賽”評比活動召開。 本屆大賽主題為“絲·享”,從2018年9月30日啟動報名征集活動以來,共收到2353件作品,參賽單位一共112家,其中包含80所院校、17家企業、15家設計師工作室和一些獨立設計師,整體數量較去年提高了近50%。 大賽設金銀銅獎、最佳創意設計應用獎、最佳創意設計題材獎、最佳傳統紋樣表現獎、優秀獎、入圍獎,和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獎共10個獎項。 本次評比采用實物畫稿評比和電子畫稿評比結合的形式,全程盲評,分為初評、復評、終評三個階段,每個環節都有公證處專職人員進行公證。 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擔任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高級工藝美術師王易擔任評審委員會執行主任,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張毅擔任評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上海瑪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傅琳雅,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顧全,江蘇寶縵家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維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存,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染織與服裝系副主任、博士郎青,南京藝術學院紡織品設計系主任、碩士生導師王建,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系主任、副教授徐雪漫擔任評審委員會委員。
評比結束后,1月14日將在震澤絲綢杯大賽官網和中家紡官網進行為期一周的獲獎作品公示,公示結果無異議對外發布獲獎結果。 02 周密前期準備,為優秀作品鋪就康莊之路 據悉,此前震澤絲綢杯大賽組委會曾前往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大學、湖南女子學院、南京藝術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共七所院校進行大賽的現場宣講招賽,宣講活動極大調動了院校師生參賽的積極性,為大賽吸收了大量作品,也為行業儲備了優秀專業人才。 今年,組委會還專門開發了震澤絲綢杯大賽的專屬門戶網站(www.zzscbds.com),從技術上實現pc端和移動端同步。這也是家紡行業內第一個大賽官網,為后續人才對接、作品開發建立了一個完備的信息庫,也為參賽者打開了了解大賽的新窗口。 同時,為給參賽者提供更便捷的方法,大賽報名也緊隨互聯網的步伐,實現線上一鍵式報名,取消寄送畫稿環節,使參賽者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參與比賽,減輕負擔。
評審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高級工藝美術師王易表示,今年大賽不僅實現了官網一鍵式報名,而且取消了由參賽者寄送實物畫稿參賽的環節,為此組委會增加了大量的資金投入,為參賽者免費打印制作所有參賽作品,目的就是為了給參賽者減負,減輕參賽者時間和費用的成本,能夠更高效、便捷的參賽,這同時也保證了所有參賽作品的標準化,使賽事的各項環節一體化,大大提高了參賽各類信息統計的精準性。大賽組委會切身從參賽者的角度出發,打造了一個高效率、0成本、高回報的優質競技平臺。 03 以最專業角度,選最出彩作品 評比現場,2353幅作品陳列的井然有序,評審過程將持續兩天,評委們徜徉其中認真點評、細細品味,以浸淫行業十數乃至數十年的經驗,結合色彩、構圖、搭配、空間、實用、市場等多維角度,以發展的眼光嚴格篩選著每一幅作品。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聆聽每一位評委從各自角度出發,具有專業性與針對性的點評,從中窺得大賽評選的要點,解讀市場發展的方向。
王易 評委會執行主任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 高級工藝美術師 大賽始終堅持倡導原創設計,主辦方通過大賽不斷為行業培養和儲備設計人才,提高著行業產品設計的創新能力。本屆大賽乃至今后的大賽我們都會根據往屆的經驗和大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賽事不斷調整改革,讓震澤絲綢杯大賽持續呈現良好的、上升的、與時俱進的發展態勢。 明年大賽將更加注重宣傳推廣,引進更多的合作機構,也會將大賽與行業的各項活動緊密結合,將大賽打造成中家紡、乃至中國家紡行業的的一塊設計品牌。
張毅 評委會新聞發言人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高級家紡設計師 ITDS家紡服飾面料設計與文化研究室主任 大賽主題“絲·享”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解讀,一方面,蘇州震澤當地的絲綢文化內涵豐富,通過了解當地傳統文化,并將更多的設計元素融入當地產業發展,將對產業發展起到有力助推作用;另一方面,絲綢之路是古代直至當代中國文化交流的主要通路之一,希望設計師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將精華汲取到現代設計之中,化為己用。 當下,90后甚至00后已經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年輕設計師適應市場有天然優勢,也需要從文化角度更深挖自身價值,更深刻了解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更新穎、現代的角度將文化與設計結合,從而讓設計融入商業、讓文化融入生活,年輕一代任重而道遠。
傅琳雅 評審委員會委員 上海瑪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 故宮絲巾衍生品色彩搭配總監 阿里巴巴(上海總部)特邀空間花藝師 諾亞財富VIP色彩生活課堂特邀講師 成都裝飾協會英博學院色彩講師 縱觀本屆大賽的2000多幅參賽作品,首先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很多作品的畫面感非常好,一些優秀作品從絲綢的材質特性入手,在構圖、色調方面體現出了輕柔、柔美的氣質,讓我非常欣賞。 作為評委之一,我的評價標準是參賽作品能夠兼顧春夏秋冬的節氣變化、兼顧形與質的深度發掘,色彩比例運用要有章法,能夠體現出色彩的主題性、故事性,考慮到色彩的輪回規律等,好的作品考驗的是設計者的文化修養。我建議,學生可以更多地關注流行色的發布,研究流行色的運用,將色彩趨勢與家紡設計相結合,這樣能夠更好地兼顧設計的商業價值。
顧全 評審委員會委員 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今年大賽稿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3年來最好的,可以說經歷了三年的積淀,大賽已經在行業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認為好的作品一定要有魂,能夠把設計者的思想傳遞給欣賞者,并讓彼此間產生共鳴。 目前,震澤的絲綢企業大部分還在從事傳統意義上的絲綢行業,在產品和圖案設計方面有著較大的需求。下一步我們還是要有序引導企業開展絲綢衍生產品的研發,不斷拓寬絲綢產業的產品線,提升震澤絲綢的競爭力。同時,震澤一直以開放的態度歡迎各類人才前來工作、創業,我們的絲綢文化創意產業園也開辟了專門針對絲綢產業的創客空間,為創意設計人才提供更好的環境。
陸維祖 評審委員會委員 江蘇寶縵家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蘇南通通州家紡協會副會長 “南通市勞動模范” “通州區十佳青年創業能手” 我認為好的家紡設計要體現自然美,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此次很多參賽作品都反應出了這一點。從今年的參賽作品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家紡行業內已經涌現出了很多優秀設計師,甚至有趕超國際畫稿設計師的趨勢。 另外,本次大賽的舉辦對行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促進家紡健康發展、培育優秀設計人才。更重要的是,通過此次大賽能夠促進校企合作,幫助家紡企業挖掘優秀設計師;參賽對院校學生來說也有重要意義,能幫助他們提早了解市場,把握市場流行趨勢。 我覺得一位優秀的企業設計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更要取長補短,圍繞企業的風格做產品。因為每家企業的產品設計理念與風格是不一樣的,優秀的設計師需要將企業風格、美感和自己的設計特色相結合,并了解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點。
呂存 評審委員會委員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亂針繡(蘇繡)第三代傳承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絲綢文化已經在震澤融合了數千年,震澤的大街小巷都承載著絲綢的每一次演變,以絲綢為主要載體的設計大賽安排在震澤,能夠讓人身臨其境,更好地看到絲綢文化的前世今生。 本次參賽的2000多幅作品整體感覺很不錯,很多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結合,我認為傳統文化、技藝一定要融入當下的時代、融入當下的生活,要創新、要改變,才能獲得更強的生命力。如今的很多設計師都很年輕,建議在設計過程中從多層次、多角度審視傳統文化,做創新的設計,此外設計師要多看多接觸多積累,練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將傳統與現代融合。
郎青 評審委員會委員 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染織與服裝系副主任 博士 禾吉文化創意工作室創始人 看過本次震澤絲綢杯大賽的兩千多件參賽作品后,很多都讓我感到很震撼。首先參賽作品的表現方式和主題都很豐富,這一點讓人印象深刻;此外很多作品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同時加入了新的想法和創意,這個讓我感到比較意外和驚喜,這些作品保留了傳統元素的精髓,同時加入時尚語言,包括在色彩、工藝、技法等方面的創意;另外還有對流行趨勢和時尚元素的引進,現在的設計師大多比較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決定創新思維,在這個信息化發達的時代,很多作品都體現了與時俱進的設計元素,例如年輕人喜歡玩的一些網略游戲在本次作品中就有所體現。最后,我認為有一些設計師在創新方面膽子可以再大一點,多結合市場實踐,讓作品更有張力。
王建 評審委員會委員 南京藝術學院紡織品設計系主任 碩士生導師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成員 “北京服裝學院新型紡織品創新團隊”項目成員 南京云錦博物館特邀設計師 本次是我第一次以評委身份參加震澤絲綢杯大賽,感到參賽作品的水平在逐年提升。從本次大賽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很多95后設計師的設計活力,看到他們對流行元素的理解和詮釋,參賽作品還體現了很多新銳元素,顏色使用也比較大膽。 震澤絲綢杯大賽已經舉辦三屆,對我們專業院校的教學起到了反饋和指導的作用,幫助院校教師和學生在設計當中進一步結合流行趨勢和市場需求。現在的在校生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對紡織和家紡行業都有著獨特的理解,這次大賽作品里就有敦煌、山海經等元素的體現。此外震澤絲綢杯也讓設計更加服務于企業,在高校與產業對接的過程中,我們會一方面啟發學生保留學院派的設計方向,另一方面進一步結合實用性和市場需求,做出更好的作品。 徐雪漫 評審委員會委員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服裝設計系主任、副教授 高級工藝美術師 全國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今年的參賽作品數量很多,質量也讓人欣喜,作為一個專業從事服裝設計教學的工作者,我認為,紡織與服裝本身是一個整體,可以互融互通,大賽中的很多作品也可以運用到服裝設計之中。 通過對本屆大賽的評審,我發現院校作品在創意方面很突出,帶給了觀眾許多新鮮視角。我建議學生們在創意的同時,要更多地考慮設計的可運用性,家紡設計不僅僅是花型設計,更是色彩的空間運用以及對工藝處理的斟酌,學生們要建立更加整體化、綜合性的設計思維模式,這樣才能為未來走向市場做好前期積累。 04 以絲綢名鎮,振興絲綢文化 震澤是國家首批特色小鎮的“中國絲綢小鎮”,之所以在震澤舉辦創意設計大賽,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易表示,一是促進震澤乃至蘇州地區絲綢家紡產品設計的新理念、新創意與新工藝,展示、宣傳和推廣了震澤絲綢文化與集群的整體品牌形象;二是激發行業企業創新創意的活力,為設計院校師生、家紡企業、設計機構和工作室等牽線搭橋,加速人才與企業的對接,優化家紡市場新供給;三是反映了全國家紡設計領域特別是高等院校的整體設計能力和水平,推動了家紡行業潮流趨勢的新發展;四是為絲綢家紡產業的升級發展搭建平臺,推進絲綢家紡設計品質的新高度。 震澤作為大賽的主辦地與承辦方,震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顧全表示,震澤絲綢杯大賽的誕生和舉辦是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對震澤絲綢小鎮的支持和認可,也凝聚了震澤歷屆黨委政府和震澤絲綢人在振興絲綢產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重視和辦好這項比賽。 此外,承辦好創意設計大賽是為了更好的傳揚震澤絲綢文化,震澤自古就是蠶絲之鄉,這里有著悠久的種桑養蠶歷史,深厚的絲綢文化積淀,可以說絲綢是震澤古鎮之魂,把震澤的絲綢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我們責無旁貸。 第三,承辦好大賽也是打造好中國絲綢小鎮的需要,震澤有著良好的絲綢產業基礎,目前全鎮共有絲綢企業一百多家,已經形成了一個年產值超20億的產業集群。辦好大賽就是為了更好地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共同經營好震澤絲綢品牌,讓“一絲興三業,三產繞一絲”的美好愿景真正在震澤開花結果。 據悉,第一屆大賽時,震澤就將獲獎作品制作成了絲巾產品,并在行業展會上進行了展示,獲得了很好的反響,隨著大賽作品數量的增加,質量的提升,設計的成果轉化效果也越來越引人注意,本屆大賽更是迎來了質與量的雙突破,可以預見其專業性、影響力與市場轉化力將更為突出。 |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