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av精品,99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爱福利在线视频,久久精品青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微信圖片_20250707114549.jpg
振興傳統工藝靠實干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2017-03-06


  本刊記者-趙媛媛

  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振興傳統工藝”,把振興傳統工藝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這對非遺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非遺保護水平的新契機。

  在我國已公布的1300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紡織類共有82項,分布于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和民俗三大類,是已公布非遺傳統手工技藝中涉及門類最多、覆蓋面最廣、品種最豐富的一類。

  絹羅錦緞縐,紡染織印繡,面對形形色色的中國紡織傳統工藝,如何抓住新契機,探索出一條傳承、保護、振興的最佳路徑?在剛剛舉辦的首屆中國刺繡傳統工藝振興論壇暨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成立儀式現場,筆者從與會領導專家們的演講、思辨中找到了答案。

  “科技為紡織強國提供剛性支撐,文化提供柔性支撐,紡織行業轉型升級需要科技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同步提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論壇致辭中表示,要重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于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文化的缺失給國家和產業發展帶來的危害,要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創造力、文化影響力。

  孫瑞哲精辟地總結了振興中國紡織傳統工藝過程中需要特別注重的六大特性,即:創新性、市場性、藝術性、互補性、融合性和開放性。他認為,要吸納更多有實力、有品牌、有渠道的企業積極主動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探索“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文化為依托、以產品為載體”的升級版紡織傳統工藝傳承的新思路、新模式。

  刺繡是中國紡織服裝傳統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之一。“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在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進程中又新增了一股專業化的力量?!睂O瑞哲希望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能夠持續加強研究探索,為中國刺繡傳統工藝及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索出一條“風景這邊獨好”的文化與產業傳承之路。

  傳承紡織非遺,振興傳統工藝,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靠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腳踏實地的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摸索前行。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所言,“紡織非遺的保護和傳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開展大量的調查研究,找到各自的規律與發展路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在主持本次論壇時也表示,近日,兩辦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這對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在新的形勢下,紡織行業如何做好紡織非遺和傳統工藝傳承發展工作?這就需要我們整合所有社會資源,去探求一條既符合國家大政方針、又適合行業自身的傳統工藝傳承與發展之路。

  我們高興地看到,在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院校、機構、企業的通力協作下,中國紡織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踏上前所未有的振興之路。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相關文章
更多資訊
組織架構 | 版權聲明 | 訂閱中心 |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關于我們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200 版權所有 《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 技術支持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京ICP備11016217號-19 京ICP備11016217號-23 京ICP備11016217號-2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7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5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夏河县| 正镶白旗| 元谋县| 鄯善县| 亳州市| 成安县| 竹山县| 陵水| 张家界市| 西平县| 广灵县| 牙克石市| 两当县| 关岭| 庆城县| 双桥区| 泰顺县| 长岛县| 芦山县| 济南市| 冀州市| 定西市| 平邑县| 驻马店市| 类乌齐县| 文安县| 葵青区| 文安县| 武山县| 南通市| 新民市| 泾阳县| 天门市| 武乡县| 达孜县| 万年县| 休宁县| 嘉善县| 中卫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