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非遺“活”起來不是夢,中國紡聯非遺辦攜手名企名師助力紡織非遺新生 |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主辦,新聯和集團承辦的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趨勢座談會暨紡織非遺傳承創新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新聯和集團·劉薇中國國際時裝周發布合作簽約儀式在福州成功舉辦。此舉標志著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牽頭,聚合中國名企、名師共同傳承發揚紡織非遺的系列發布會將正式啟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副主任陸茵,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金頂獎設計師劉薇,福建師范大學服裝系主任、福建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副會長方澤明,福建省紡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毛祚康,福建省服裝設計師協會秘書長汪泳,福州市長樂紡織局原局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花邊分會高級顧問陳木珠,新聯和集團總裁謝碧珍,新聯和集團總經理陳曉源,新聯和集團供應鏈副總王宜林,新聯和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孫秀娟,福州星球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福建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王梅珠等數十位來自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專業院校的業內人士出席了本次會議。
綠色紡織理念深入人心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開局之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下,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就中國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的關鍵環節、重點方向進行了分享,他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的科技自立自強是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包括大力推進功能性、生物質、可降解纖維,高性能碳纖維、芳綸1414、智能纖維、納米纖維、生物醫藥纖維等新纖維材料的發展應用,著力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進一步實現中國紡織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進一步發揮創新體系作用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發言 在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國紡織行業的綠色轉型發展值得重點關注,孫淮濱指出,從綠色纖維到生態設計,到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到綠色供應鏈,實現中國紡織行業的綠色制造、綠色消費等是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紡織行業需要加以推進的重點環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副主任陸茵作非遺發展報告 此外,在談到中國時尚品牌的發展如何邁向新臺階時,孫淮濱指出,中華傳統文化、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品牌的設計、營銷等環節的充分融合值得關注,中國品牌、企業應當充分挖掘中國紡織非遺的技藝精髓和文化內涵,開發更多滿足當下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服務及需求的產品,這也是一條實現中國紡織服裝消費升級的可行路徑之一。
![]() 座談會現場
科技環保助力企業騰飛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積極落實中國紡織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過程中,部分企業已做出示范引領的舉措。作為中國環保科技紡織企業的代表,新聯和集團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據新聯和集團總裁謝碧珍介紹,從紗線、紡織到染整,新聯和集團層層把控產品的綠色屬性。據了解,新聯和是福州地區最早投產建成大規模污水處理系統和廢棄處理系統中心的紡織企業之一。這個綠色理念超前、環保意識領先的重磅項目落成后,為中國最知名的花邊蕾絲集群地——長樂區的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發展效益。
近年來,隨著行業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實施,新聯和集團還在自然植物染料領域加大了研發投入,積極生產更貼身、親膚的面料產品,并廣泛應用于內衣,嬰童系列,學生校服等等領域。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以綠色、環保、自然、親膚為特點的植物染面料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并成為時尚消費的新趨勢,這也為非遺植物染進一步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與消費提供了巨大的可能。 名師引領,紡織非遺煥發新生 在本次會議上,新聯和集團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就“紡織非遺傳承創新戰略合作”進行了簽約,并且正式宣布將與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金頂獎設計師劉薇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進行聯合發布。據悉,在北京完成中國國際時裝周的發布后,新聯和與劉薇還會陸續在深圳、青島、上海、福建等各地時尚舞臺進行持續性的發布活動。 新聯和集團與金頂獎設計師劉薇簽約 目前,在我國已公布的1300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紡織類非遺項目多達百余項。這些紡織非遺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工藝,更反應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它是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見證,承載了民族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沉淀。 這項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牽頭,聚合綠色環保科技企業新聯和、金頂獎設計師劉薇的發布會意味著中國紡織非遺的傳承將重新煥發新生。 中國紡聯非遺辦與新聯和集團、劉薇工作室就非遺傳承合作達成共識 據劉薇透露,這場將與新聯和攜手打造的發布會,結合傳統植物染中的非遺技藝進行時尚設計,發布一系列具備綠色環保親膚怡人屬性的作品。此舉旨在實現把“紡織非遺”的工藝和元素充分融入現代時尚,嘗試創造更多屬于中國的高品質設計,讓“中國制造”變得更有靈魂和底蘊,進而讓世界讀懂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美。 掀起綠色科技潮流風尚 在談到此次的簽約合作時,新聯和集團總經理陳曉源透露,公司去年就與中國紡聯持續溝通,并與劉薇工作室達成戰略合作,開啟名師創意+名企研發的模式,引領中國紡織行業的綠色科技潮流風尚。 新聯和集團總經理陳曉源在座談會上發言 作為環保科技紡織企業,新聯和的目標之一是不斷為行業創造新的價值。近年來,新聯和在實現上述目標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在積極運用產業互聯網技術、充分結合紡織行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打造了“海織智聯云平臺”,與此同時,新聯和還構建了一個共建品牌——“織紋館”。 陳曉源表示,“海織智聯云平臺”旨在促進紡織企業的信息化、數字化進程,改變中小型企業落后、零散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為其提供智能化信息管理云平臺,助力其發展壯大,同時也為行業創造良好的生態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行業競爭力。“織紋館”項目將助力企業的人才培養,以更多元、輕盈的方式,致力于研究與發展紡織面料的信息化,傳承與活化紡織非遺項目的可持續性,培養與積蓄紡織產業人才的平臺化建設。 探尋植物染之源,體驗非遺之美 此次座談會后,為了進一步了解福建紡織非遺的傳承與創新情況,中國紡聯非遺辦專門進行了考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副主任陸茵,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金頂獎設計師劉薇設計團隊,新聯和集團總裁謝碧珍及公司產品研發骨干精英,以及福州當地科研機構、院校專業人士一行20余人,深入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書峰鄉四黃村開展了紡織非遺專項調研。
調研組就當地紡織非遺的傳承與創新發展,與當地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討了仙游縣域藍靛制作及傳統印染技藝為主的產業振興及發展路徑。在書峰鄉黨委書記張春志、副鄉長林莉、四黃村村長黃鏡平的陪同與引導下,來到四黃村進行田野調查并了解藍靛染料的制作過程。
田野調查 據了解,書峰鄉是遠近 田野調查過程中和黃鏡平交流 “青黛也被叫做馬蘭草,在古代作為衣物染料、女子畫眉之用。”據書峰鄉四黃村村長黃鏡平介紹,馬蘭草制作出的成品作為藥材稱之為“青黛”,是板蘭根的主要原料,藥用價值極高;若作為染料,則稱為“藍靛”,也被當做純天然植物染料的“藍色靈魂”,傳統的藍靛扎染是其非遺傳承的形式之一。
![]() 互贈藍靛花和植物染面料
孫淮濱在與張春志交流時還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把青黛應用于紡織印染作為新的增長點,優化結構;二是與印染企業和設計師加強交流,尋找合作的有效模式;三是加快推進申請地理標志工作,努力打造“書峰青黛”品牌。
在中國紡聯非遺辦的牽頭下,環保科技企業新聯和集團與金頂獎設計師劉薇強強聯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承載福建紡織非遺的馬蘭草將變為書峰鄉的幸運草,紡織非遺“活”起來的夢想將變為現實。 調研組還走進四黃村的藍靛扎染體驗館,考察并體驗了藍靛的傳統制作技藝整體流程。在當地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調研組成員采用純棉小方巾和新聯和集團帶來的蕾絲面料上進行扎染體驗。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金頂獎設計師劉薇及福建新聯和集團總裁謝碧珍在談到調研體會時表示,此次調研為植物染產品的研發帶來了新的可能。 |
相關文章 |